侯放自幼丧母,一场无情的水灾冲垮了房屋,卷走了他的姐姐侯放与双目失明的父亲来到北京寄宿在三叔家。乘地铁时,侯放不慎将姐姐留下的唯一纪念品琵琶丢失。他和父亲都非常着急。一日清晨侯放上学路上扶父亲过马路,险些被一辆飞驰的汽车撞上,幸好旁边的一位姑娘及时拉住。看着远去的姑娘,侯放不由想起了姐姐。 一天放学,侯放又看到了那位搭救父亲的姑娘,她身背一把琵琶。他上前搭话,得知姑娘名叫郑敏,是乐团的琵琶演奏员。侯放随郑敏来到外国青年罗伯特的住处。他在罗伯特搜集的许多中国民间乐器中看到一把琵琶酷似丢失的姐姐的遗物,罗伯特不明就里,对侯放的不够礼貌很不理解。 侯放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影响了学校的秩序。班主任洪老师要求学生家长到校谈话。侯放不愿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盲人而郁郁寡欢,正巧遇到罗伯特,罗伯特给他出了个主意,两人尽弃前嫌。为表示友好,侯放陪罗伯特到郑敏家拜访其父母。出于传统观念,郑父不同意女儿与外国人恋爱。 郑敏假扮成侯放的母亲到校,被洪老师看出破绽。洪老师到侯放家进行家访,从侯父的讲述中得知侯家的悲惨遭遇。她诚恳地劝说侯父不要失去信心,要振作起生活的勇气。由于父亲的反对,郑敏违心地拒绝了罗伯特的求婚,罗伯特伤心失望,将原本打算送给郑敏的礼物——一把琵琶送给了侯家父子。 侯放父子来到排练场。郑敏正在弹奏一首忧伤的曲子,曲中表达出一缕幽怨复杂的情感。父子俩将罗伯特的琵琶交到郑敏手里,物传人情,郑敏紧紧抱住琵琶,眼中涌出了热泪。 课堂上,洪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侯放的家庭状况,大家深受感动,诚心表示愿意帮助侯放。 侯放锲而不舍地继续寻找着姐姐的遗物。